党的十八大以来: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逾2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逾21万亿元

最新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逾2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逾21万亿元
2023-07-12 08:09:00
今年7月8日是第11个“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一路走来,‘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见证了保险业改革发展变化的十年,也推动着保险业回归保障、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市场化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可或缺。”
  在7月8日举行的主题对话活动中,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话题,分享了各自的深刻洞见。
  发挥保险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2017年到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从3.66万亿元增长至4.7万亿元,增长28.4%;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保障从4154万亿元增加到13679万亿元,增长229%;保险赔付从11181亿元增加到15485亿元,增长39%。2012年到2022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6.85万亿元增长到25.35万亿元,年均增长14%。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为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超过21万亿元。
  于华认为,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从保险对象看,可以通过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等,全方位呵护人的生命周期。通过企业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科技保险、保单质押等,为企业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融资需求提供保险保障,基本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另外,近年来,车险便捷理赔较大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巨灾保险有效服务了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各种责任保险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保险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时任中国人寿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赵鹏表示,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服务社会大局是行业的重要职责。
  “行业发展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健康、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参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大病保险、普惠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改革创新,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切实需求。”赵鹏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保险业要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生的高水平改善保驾护航。一是为市场竞争的风险兜住底线。高质量发展包含着所有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保险业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做好兜住底线的保障。二是为基本民生兜住底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以及推进共同富裕,保险业要从多个方面为困难群众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兜住民生底线。三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可靠、更精准的资金支持,在打造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作用。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于华表示,保险业应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保险产品创新,引导金融资源覆盖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以中国人寿为例,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累计投资规模超过3.6万亿元。2020年以来,中国人寿与民政部密切合作,无偿为抗疫医护人员、志愿者、公安民警等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额超1.9万亿元,覆盖人员超450万人。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除投资支持外,中国人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中小微企业能享受快速便捷的全链条线上投保服务,实现小团单一日可保,并全面推广“关爱保”“员福保”专属团体保险保障方案,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人保党委委员、副总裁兼人保财险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裁于泽表示,近年来,人保财险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三首”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科技保险,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在助力破解科技“卡脖子”问题方面,牵头推进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建设,提供覆盖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建设、生产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电路产业风险解决方案。
  在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面,2022年,人保财险承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4.22亿亩,承保生猪2.47亿头,实现了对“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案子”等280种农作物的保险全覆盖,为6964.7万户(次)农户提供了农业风险保障2.01万亿元。在14个省的644个县落地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为2741万户次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2378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国粮食再夺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保险供给与创新,扩展承保覆盖面,提升保障程度,丰富产品种类,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风险保障体系。”于泽说。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中国太平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峰表示,中国太平在太平通APP等线上渠道开展定点助农帮扶等在线直播,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成功破解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在广东佛山推出“保险+科技+银行+养殖户”智慧养殖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深度融合物联IoT技术、AI智能视频算法等,实现生猪活体精准计数盘点、快速确认承保标的、实时异常预警、防盗和防止非法入侵等功能,有效提升养殖场运营效率与风险管控;在山东临沂、威海等地依托卫星遥感技术,推出了“卫星遥感+地面抽样”测产模式,有效提高了种植险查勘定损的效率及精准度。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于华认为,保险业可以通过加强保险科技运用,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推动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降风险、增信用的专属保险产品,积极为新市民创业就业提供保险保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保险保障。
  赵鹏表示:“行业的全面转型,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更加关注保险的社会责任,把提高人民群众保障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最广泛的发展公约数。从实践看,国内16岁至30岁人口数量超2.4亿人,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数约有3亿人,新脱贫人口近1亿人,慢病、高龄、失能等人群规模巨大,我们发现上述人群风险敞口大,常常被商业保险‘拒之门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关键就是提升承保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可保人群范围,不断提高保险对新生代、新市民、新可承保人群、新脱贫人口这‘四新’群体的渗透率。”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助力14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保险服务的目标,也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于泽表示,中国人保着力提升保险供给的多样性,满足多层次保险需求。比如,在医疗保障领域,大力拓展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系列业务,加快拓展补充医疗、长期护理、门诊慢病等新业务领域;着力提升保险供给普惠性,加大面向“三农”、新市民、中小微企业等保险供给。再如,聚焦新市民风险特征,从健康医疗、创业就业、居住、教育等多领域提供保险保障,在河北廊坊成立了全国首家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上线了行业首个新市民专属的保险服务平台——新市民关爱保;着力提升保险供给的可及性,持续推进线上化服务,充分发挥警保联动、警医联动、警救联动优势,广泛延伸保险触角,让保障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赵峰认为,“互联网+”时期的保险服务,在回归“保障本源”底层需求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客户自身体验,挖掘不同客户全旅程感受度的外延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可更好解决个性化需求痛点,利用科学管理工具,构建贯穿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体验良性迭代闭环。
  据介绍,中国太平通过强化科技赋能为提升保险服务质量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中国太平打造了长护险系统平台,采用智能调度模型测算最优服务路线及分配评定人员,实现精准定位、智能调度,目前该长护险系统平台已覆盖济南、无锡等20个城市约2500万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党的十八大以来: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逾25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逾21万亿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